不少人将短篇小说誉为“小说中的轻骑兵”——相较于长篇,短篇更直接凸显其紧凑、节制和内蕴之美,这一点,适用于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所有文学门类。与长篇小说近年来在创作出版上的“湍流”相比,儿童短篇小说自成一种“静水深流”的状态。本期专刊中,我们邀请谈凤霞、常新港、冯臻三位评论家、作家就儿童短篇小说创作与现象性的问题展开探讨。如作家常新港所言,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和亲近,关涉着儿童阅读能力、审美能力的逐级攀升,好的短篇小说,可以“等待”它的读者。
儿童短篇小说
可以“等待”它的读者
常新港
知名儿童文学作家
Q
在您的观察中,近年来原创儿童短篇小说的发展有些怎样的新变?
常新港:客观讲,我对这些年中国儿童短篇小说了解不多,有局限性。我只想说,儿童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新变,不是关乎形式和口味,而是关乎创作根须的延伸和创作生命的久长。
常新港部分作品
Q
与长篇相比,儿童短篇小说在儿童文学门类里并不是出版商特别青睐的一类,但其实从阅读性上来说短篇的篇幅应该是适合孩子的阅读节奏的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?
常新港:这个问题,不能回避图书市场。出版商青睐的长篇和套系,更能抢滩市场,并占据图书市场的份额。出版商要生存,要挖掘利润资源,无可厚非。但是,在长篇和套系推向市场的过程中,壮观的外表和红火的宣传难免会对购买者更有吸引力和诱导性。
客观上,长篇和套装很像倾泻而下的“泥石流”,而短篇小说,是漂荡在水上的树叶。
这涉及到一个孩子阅读成长的问题。阅读成长是需要时间的,这个时间,不能用两年三年来标定,而是一个较长的阅读阶段,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……等阅读者到了一定的阅读阶段,养成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,他才能发现水面上那些珍贵的树叶。儿童短篇小说可以“等待”它的读者。
Q
与此相关的问题是,特指于篇幅较为短小的儿童小说而言,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?
常新港:更简单和通俗一点说,我觉得,那些能够复述的并值得复述的作品,就是好作品。有些作品不管诞生的年代多么久远,都能成为读者心中永存的记忆,被人复述出来时,依然饱含着一种文学力量。相反,你根本无法复述的作品,大多是虚空和速朽的作品。
《烟囱下的孩子》插画 常新航/绘,下同
Q
在实际阅读感受中,不少儿童短篇小说也存在一定创作上的问题。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有的作品因篇幅所限,又需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在情节上容易呈现格外跳脱和过度强化。
常新港:我和创作的朋友也常常聊起这个话题。这类作品离奇、夸张、缺少逻辑,也让一些作家跟风。但是,这类作品也有它们的存在价值,它们是服务于那些刚入门的阅读群体,或者是刚刚摆脱图画而接触文字的孩子。这类作品会让刚入门的阅读者跟文字产生亲昵的接触,并开始他们的阅读之旅。在漫长的阅读经验里,他们会摆脱阅读稚气。我们呼唤好的作品,让好的作品带这些摆脱阅读稚气的孩子迈上更高的阅读台阶。
Q
其实当我们理解一个短篇小说时,总会有些理想要求,比如希望作品能“以局部见整体”——当这一点投射在为孩子而写的作品中时,是否存在特别的难度?
常新港:我们常说,看作品能品出一个写作者的功力。什么是写作者的功力?就是我们通向文学密林,走向未知时,能斩断写作前行障碍的那把刀。
我希望写作者,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们,身后都别着一把解决创作困难的锋利的刀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儿童文学的门槛不是低了,而是高了。如果一个人说,我从没遇到过儿童文学的写作难度,那只能说,作为一个为儿童写作的厨师,他只是做了一碗稀粥,而不是一盘美味珍品。
新媒体编辑:张滢莹
配图:摄图网、资料图
id : iwenxuebao